2020年11月
-
中耳炎症状-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
中耳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耳痛、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给大家推荐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 偏方一:柴胡白冬饮 【来源】贺军安,《四川中医》(5)1983年 【组成】柴胡、白芷、栀子、赤芍各15克,冬瓜仁、蒲公英各30克,泽泻20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10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
为什么你会患上中耳炎?这3个原因都不能忽视
中耳炎是一种高发性的疾病,中耳炎所带来的危害非常大,中耳炎有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自身因素造成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中耳炎的发病,中耳炎也可能是局部炎症感染引起的,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中耳炎的诱因有哪些?分析中耳炎的几种诱因1、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中耳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并且要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要注意身体保暖,...
-
耳前瘘管里流脓怎么办?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病,平时生活中如果一些患者有这种病可能会不在意,病人平常的时候除了感到有局部的刺痒之外,有时侯如果轻轻的压挤耳朵那小眼会有少量臭味的白色分泌物。如果平时不注意感染了,会出现那一片的红肿、化脓等症状,而且如果反复感染的话会形成瘢痕或者脓瘘。1 耳前瘘管发炎如何消肿 耳前瘘管发炎肿胀主要是有分泌物堵塞感染导致,因为管道细而且长,不易冲洗,可以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感染治疗,如果反复发生感染,建议到耳鼻喉科进行手术切除瘘管治疗。 初期的时候也可以涂抹百多邦,晚期应该切开引流。饮食...
-
治疗喉痛的中药处方 真功丹的中药方剂
咽喉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它多发于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甚至心肌梗死均可引起咽喉痛。那么,喉痛怎么治疗? 治疗喉痛的中药处方 真功丹的中药方剂 真功丹 【处方】 大冰片0.3克、真熊胆3克(阴干,临用乳细末)、炉甘石3克(用羌活煎汤,煅七次,飞去脚,晒干用)、硼砂3克、牙消0.6克。 【制法】 共乳极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一切喉痛,及孕妇患喉症未破烂者。 【用法用量】 吹患处。毒肿渐平,去牙消。 【摘录】 《重楼玉钥》卷上。 真金散 【...
-
猪胆明矾治慢性中耳炎效果特显著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黏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病毒增强时就产生炎症,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本人左耳曾患慢性中耳炎多年,并经常复发,久治不愈,时常发生耳鸣、头昏、耳道流脓等症状,听力也随之逐渐下降,十分痛苦和烦恼。猪胆明矾治慢性中耳炎效果特显著有一同学向我介绍此方,我就照着试治,用药仅4天,耳道内流脓即被止住;用药7天后,耳内完全干燥,因而就停药;半个月后耳鸣、头昏等症状也随之消失,后来听力也逐渐恢复。我患的慢性中耳炎已治愈3年,至...
-
治疗中耳炎的五个中医药方
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耳道疾病,可以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包括有血液链球菌,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双球菌,还有变形杆菌比较多见。方1、银菊茶组成:银花10克,菊花10克。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清热解毒。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流。方2、白菜薄荷芦根汤组成:大白菜根3~4个,芦根10克,薄荷3克。用法:上三味水煎15~30分钟,趁热分2次服下。功效:辛凉发散,疏风清热。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民间特效偏方治疗中耳炎
生活中,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这种疾病虽然常见,大那是大家不能因此就放松大意,那么大家知道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吗?下马酒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
-
中耳炎怎么调养、调理方法、饮食指南、治疗方法
中耳炎,根据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按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非化脓性(卡他性)和化脓性中耳炎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幼儿,发展快,疼痛剧烈,为搏动性跳痛,听力损失严重和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期反应剧烈。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转变而来,表现为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坏死型)、胆脂瘤型三种,胆脂瘤型中耳炎一定要手术处理,否则易发生颅内或颅外并发症,有可能危及生命。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情比化脓性中耳炎缓和些,以耳鸣、耳聋、耳阻塞感为主。轻者仅见鼓膜内陷...
-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本病系上呼吸道炎症或物理因素造成咽鼓管粘膜的肿胀、管腔狭窄或堵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血浆渗出而引起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3-4%。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患者以儿童居多。大部分患者在感冒后,诉说耳内闷胀或堵塞感,按压耳屏可有短暂的松解感;听力减退,体位垂直时明显,平卧时改善;耳鸣,属低频,呈持续性;自声增强,耳痛等。本病多由上呼吸道炎症波及咽鼓管或其他物理因素造成咽鼓管粘膜肿胀,致管腔狭窄或阻塞。此外与变态反应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局部检查:早期鼓膜呈淡红,失去正常光泽,内陷;中耳...


华夏中医秘方网
- 电话:13573875365
- EMAIL:google0532@126.com
-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 33文章数
- 4718阅读数
- 0评论数
最新留言